
主辦機構︰eClass Limited
比賽主題︰

無論學校環境及設施有多好,學生總能透過科技及創意,進一步改善校園環境。透過訪問校內不同人士,學生需要發掘校內可改善的地方,並且按需求設計 micro:bit 裝置,利用科技解決問題。除了發掘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外,學生還需向外界推銷自己的設計以贏得比賽,充分考驗學生解難、協作、溝通等能力。





- 學生需於限期前於網上提交校內人士訪問影片,以及闡述問題與解決方案的書面文件,評審團會按評審準則於每組別選出15隊入圍隊伍,在決賽日進行第二回合比賽。
- 各入圍隊伍需帶同 micro:bit 裝置實物向評審團介紹其參賽作品及設計理念,比賽結果將由決賽日前的網上公眾投票結果及評審分數決定。
- 參賽隊伍需先訪問校內不同持份者有關他們在校園生活的不便之處,形式不限。
- 參賽隊伍需將受訪者的問題及建議包括於其書面報告內,並以影片記錄訪問的過程及受訪者的回應。
- 訪問影片最長為3分鐘,如有任何參考內容,則需標明參考來源。
- 參賽隊伍需將受訪者的問題及建議包括於其書面報告內,並以影片記錄訪問的過程及受訪者的回應。
- 參賽隊伍需提交書面報告以闡述其設計如何可以協助學校不同持份者改善其校園的生活質素,意念不限。
- 報告的頁數上限為5頁 (A4大小、單面、單行行距),如有任何參考內容,則需標明參考來源。
- 參賽隊伍需同時提交其 micro:bit 裝置設計的程式代碼及原型 (prototype) 的照片或影片。
- 原型 (prototype) 即用作初步測試的裝置,包括 micro:bit 接駁零件,以測試程式是否能控制零件,無須外觀及結構設計。
- 參賽的設計必須為參賽隊伍的原創意念,不得抄襲。
- 參賽隊伍需在 PowerLesson 電子學習平台上提交以上檔案。學校無需事先購置 PowerLesson 服務,大會將免費提供 PowerLesson 平台及其登入資料讓參加者呈交作品。
- 入圍隊伍需帶同 micro:bit 裝置實物分批到 eClass 公司向評審團介紹其參賽作品及展示其設計理念,以推銷自己的方案,若隊伍當日缺席到場,則被視為棄權。
- 入圍隊伍需在決賽日前將 micro:bit 裝置實物的示範短片及作品的介紹文字上載至 PowerLesson 電子學習平台。公眾將透過隊伍所呈交的影片及文字在網上投選出他們最喜愛的作品。
- 參賽隊伍可免費使用 STEM@eClass《bit學bit做》常規課程電子學習內容。
- 參賽隊伍可以優惠價購買 STEM@eClass micro:bit 學習套件。
賽事簡介會 | 2021年10月22日 (五) |
報名截止日期 |
2021年11月19日 (五)
延長至:2021年11月26日 (五) |
參賽者須知簡介會 # | 2021年12月1日 (三) |
免費工作坊一 – IoT編程概念* | 2021年12月7日 (二) 及 8日 (三) |
免費工作坊二 – AI編程概念* | 2021年12月15日 (三) 及 16日 (四) |
提交初選參賽文件截止日期 |
2022年1月28日 (五)
延長至:2022年5月13日 (五) |
公佈初選結果 |
2022年2月18日 (五)
延長至:2022年6月8日 (三) |
提交網上投票的作品資料截止日期 | 2022年7月 (稍後公佈詳情) |
公眾進行網上投票 | |
決賽日 | |
頒獎典禮 |
賽事簡介會 2021年10月22日 (五) |
|
報名截止日期 2021年11月19日 (五) 延長至:2021年11月26日 (五) |
|
參賽者須知簡介會 # 2021年12月1日 (三) |
|
免費工作坊一 – IoT編程概念* 2021年12月7日 (二) 及 8日 (三) |
|
免費工作坊二 – AI編程概念* 2021年12月15日 (三) 及 16日 (四) |
|
提交初選參賽文件截止日期 2022年1月28日 (五) 延長至︰2022年5月13日 (五) |
|
公佈初選結果 2022年2月18日 (五) 延長至︰2022年6月8日 (三) |
|
提交網上投票的作品資料截止日期 2022年7月 (稍後公佈詳情) |
|
公眾進行網上投票 2022年7月 (稍後公佈詳情) |
|
決賽日 2022年7月 (稍後公佈詳情) |
|
頒獎典禮 2022年7月 (稍後公佈詳情) |
* 所有參賽者均須另行報名參與工作坊。



- 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算法和安全結構實驗總監及應用程式實驗室總監
-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現任名譽司庫及前名譽秘書
- 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計算機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及後更於倫敦帝國學院獲得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
- 曾獲香港裘槎基金會獎學金,並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倫敦帝國學院進行博士後及博士研究工作,更以訪問研究員身份於普林斯頓大學機電工程學系進行研究
- 曾獲城大優秀教學獎
- 深入鑽研人工智能芯片、中央處理器與物聯網的芯片設計與應用,更致力研究不同電路與硬件設計,並於多份國際知名期刊及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

- Future Impact Lab Limited 創辦人
- Hong Kong Internet of Things Alliance 主席
-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後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深造作裘槎學人
- 多次受邀作本地與國際學校的 STEM 教育顧問,協助設計 STEM 與設計思維課程與活動
- 以顧問身份於各地政府及專業團體中協助引領物聯網、區塊鏈、環保科技等方面發展及建立科研團隊
- 於2020年與2021年兩度被選為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之一
- 多次於國際知名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其研發成果亦屢次榮獲國際獎項

- 香港恒生大學電子計算系學系主任及副教授、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理學碩士課程統籌主任、深度學習與認知計算中心副總監
- 於華南理工大學取得應用數學專業學士及碩士學位,及後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博士學位
- 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與渥太華大學,更曾擔任頂級國際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 的編輯
- 致力探討人工智能、算法設計及分析、雲計算等電子計算範疇,並於多份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研究結果

-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校長
- IESA 創新教育共享聯盟創辦人
- iSTEM 教育協會聯合創辦人
- 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AiTLE)執行委員會委員
- 曾任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助理校長
- 曾兩度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並多次獲選代表香港出席資訊科技教育論壇
- 致力為學生設計合適的 STEM 課程,透過電子科技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激發自身潛能

- 明愛胡振中中學校長
- iFuture 香港電子學習教育協會副主席
- 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 (AiTLE) 執行委員會從屬委員
-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 (HKACE) 增補理事
- 致力推動學校 STEM 發展,培養學生對創科的興趣
- 促進學界發展電子學習及「翻轉教室」自主學習模式

- eClass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 香港恒生大學電子計算系客席教授
- 先後於加拿大及英國取得物理學士及教育碩士;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哲學博士,研究互聯網於教育中的應用
- 具有香港大學教育文憑 (PGCE),曾在香港中學工作多年,教授物理、數學和電腦科,並主理訓導行政,幫助學校行政全面電腦化
- 曾於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負責研究項目 (亞洲商業個案網上平台),其後設計開發 eClass 電子教學及行政系統,致力推動教學範式轉移,協助香港學界步入電子化的世代;並多次在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地的教育科技論壇發表演說,借香港的成功經驗幫助當地的電子教學發展
- 近年來,主力研究 STEM 的課程結構及持續發展的因素,帶領團隊製作多個完整的 STEM 網上課程
- 洞悉及闡述問題 [25%]
- 解決方案意念 [30%]
- 程式設計 [25%]
- 零件運用 (感應器、馬達等) [20%]
- 評審團 [60%]
- 洞悉及闡述問題 [10%]
- 解決方案意念 [10%]
- 零件運用 (感應器、馬達等) [10%]
- 工程設計
- 實用性 [10%]
- 外觀 [10%]
- 解說技巧 [10%]
- 公眾人士投票 [40%]

獎項 | 名額 | 獎金 | 獎品 | |
---|---|---|---|---|
STEM@eClass 課程及套件 | 其他獎品 | |||
金獎 | 高小組及 初中組 各1隊 |
$10,000 | 成為 STEM@eClass 學習套件之一¹,更會標示為該學校之作品,並為學校將作品訂制成︰
– 「bit做」課程 (總值 $30,000)² |
– 專訪報導 – 獎座 – 獎狀 |
銀獎 | $8,000 | 獲得 STEM@eClass︰
– 標準課程 (總值 $20,000)² |
– 專訪報導 – 獎座 – 獎狀 |
|
銅獎 | $5,000 | 獲得 STEM@eClass︰
– 標準課程 (總值 $10,000)² |
– 專訪報導 – 獎座 – 獎狀 |
|
我最喜愛的作品大獎 (由公眾人士投票選出) |
$5,000 | / | – 獎狀 | |
最具創意大獎 | $2,000 | / | – 獎狀 | |
最佳美術設計大獎 | $2,000 | / | – 獎狀 | |
優異獎 | 高小組及 初中組 各9隊 |
$1,000 | / | – 獎狀 |
金獎 |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1隊 |
獎金:$10,000 |
獎品 (STEM@eClass 課程及套件):
成為 STEM@eClass 學習套件之一¹,更會標示為該學校之作品,並為學校將作品訂制成︰ |
其他獎品:
– 專訪報導 |
銀獎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1隊 |
獎金:$8,000 |
獎品 (STEM@eClass 課程及套件):
獲得 STEM@eClass︰ |
其他獎品:
– 專訪報導 |
銅獎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1隊 |
獎金:$5,000 |
獎品 (STEM@eClass 課程及套件):
獲得 STEM@eClass︰ |
其他獎品:
– 專訪報導 |
我最喜愛的作品大獎 (由公眾人士投票選出)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1隊 |
獎金:$5,000 |
獎品:獎狀 |
最具創意大獎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1隊 |
獎金:$2,000 |
獎品:獎狀 |
最佳美術設計大獎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1隊 |
獎金:$2,000 |
獎品:獎狀 |
優異獎 |
名額:高小組及初中組各9隊 |
獎金:$1,000 |
獎品:獎狀 |
備註
³ 金、銀、銅獎所獲得的獎品套件內含之 micro:bit 將受當時供應狀況所限。如遇供應商缺貨情況,獎品送貨期將有所延遲。


比賽條款及細則
- 參賽隊伍所提交的作品必須為原創作品,不得抄襲或使用他人的設計及作品參賽,否則會被褫奪比賽或得獎資格。
- 如參賽作品需引用他人之作品、設計、概念作為素材,參賽隊伍必須自行負責取得有關的合法授權。
- 參賽隊伍必須保證其作品未曾以任何渠道或形式作公開或網上發表、出版、 播放等,亦未曾以作品作其他商業用途或用以參與其他比賽。
- 參賽作品不能含有任何有關暴力、色情、淫褻、誹謗、不良用語、不良意識、令人不安、侮辱成分、侵犯第三者權利、商業宣傳、廣告或任何具爭議性及不適當的內容。
- 如參賽作品牴觸法例,一切法律責任將由參賽隊伍承擔,主辦機構一概不負責。而若主辦機構因參賽隊伍所提交的作品而牽涉入任何法律訴訟以招致任何損失,參賽隊伍需全數彌補,並支付所有有關法律訴訟之費用。
- 參賽作品一經遞交,一概不予發還或作任何修改。
- 參賽隊伍一經遞交參賽作品,即同意其作品版權歸於主辦機構所有。主辦機構無需另外徵求參賽隊伍同意或支付任何費用,即可將作品及其相關提交資料及參賽隊伍所屬之學校名稱以任何媒體形式及活動中宣傳、展覽、刊登、出版或複製。
- 主辦機構將為優勝或優異作品製作成 STEM@eClass 課程及學習套件予學校使用,並無需另外徵求得獎隊伍同意或支付任何費用,即可以任何商業形式出售、出版或複製。
- 參賽隊伍及其所屬學校若被主辦機構安排出席相關之訪問活動,當中所有的錄音、錄像、文字及其他形式的記錄等之版權均為主辦機構所有。
- 參賽隊伍必須保證所有填寫或提供之資料為真實正確,不得冒用或盜用任何第三者之資料。如有任何不實或不正確之資料,參賽隊伍將被褫奪參賽資格。
- 如有任何爭議,主辦機構將保留一切最終決定權,包括隨時更改活動詳情與其條款及細則等,而毋須另行通知。
主辦機構:
協辦機構:

